在当今的数字时代,动画和游戏制作的复杂性不断增加,尤其是在多人互动场景中,如何让角色之间的动作自然流畅成为了一个难题。
最近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、悉尼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名为Sitcom-Crafter的新方法,旨在解决这一问题,帮助创意工作者更高效地生成3D动画。

Sitcom-Crafter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简单的文字剧本,自动生成符合逻辑的3D角色动画。
这意味着,创作者只需设定角色的行动、互动和环境要素,系统就能将这些元素转化为生动的3D动画。
想象一下,只需一句话,就能让两个角色在3D场景中激烈争吵,随后又温馨共舞,整个过程流畅自然,仿佛身临其境。
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能够处理多人交互运动生成问题,特别是如何让角色在复杂的场景中协调动作。
传统的动画制作往往依赖于昂贵的动作捕捉技术,或者需要人工精细调节,而Sitcom-Crafter通过场景感知的角色-角色交互生成模块,解决了角色之间的碰撞、动作同步以及与场景的适应性等问题。
这意味着,角色在动画中不仅能够自然移动,还能与环境进行符合物理逻辑的互动,极大提升了动画的真实感。
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Sitcom-Crafter采用了一种自监督的Signed Distance Function(SDF)策略,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自动生成环境的3D体素点信息。
这种方法帮助系统识别哪些区域可以行走,哪些是障碍物,从而有效避免角色与环境物体的碰撞。
此外,Sitcom-Crafter还提出了双角色局部归一化策略,确保在多人互动中,角色的运动分布更加一致,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一方角色学习困难的问题。
在具体实现上,Sitcom-Crafter采用了“核心动作生成”与“增强优化”的双模块架构。
核心模块包括角色移动、角色-场景交互和角色-角色互动,确保角色在3D场景中的动作自然流畅。
而增强模块则涵盖剧情解析、动作同步、手势优化、碰撞修正和3D角色重定向等功能,使得生成的动画更加生动和沉浸。

实验结果表明,Sitcom-Crafter在多个开源3D场景中表现出色,能够生成多样化且符合物理约束的角色动作。
这一系统不仅降低了数据成本,还提高了创作效率,为动画和游戏行业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。
如果你对这个项目感兴趣,想要了解更多的细节,可以访问项目主页:Sitcom-Crafter,以及查看相关论文:论文链接。
Sitcom-Crafter无疑为3D剧情动画和游戏制作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,推动了角色动画创作的智能化进程。